• 1. 南方醫科大學附屬廣東省人民醫院(廣東省醫學科學院)眼科, 廣州 510080;
  • 2. 華南理工大學軟件學院, 廣州 510006;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引用

目的 觀察基于眼卒中中心綠色通道的超選擇眼動脈內溶栓(IAT)治療視網膜動脈阻塞(RAO)的早期療效和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干預性、單中心臨床研究。2021年7月至2022年10月于廣東省人民醫院眼科接受IAT治療的RAO患者38例38只眼納入研究。所有患者均由眼卒中中心綠色通道入院。采用Snellen視力表檢測患者最佳矯正視力(BCVA),統計時換算為最小分辨角對數(logMAR)視力;采用光相干斷層掃描血管成像(OCTA)檢查測量患者雙眼黃斑中心凹視網膜淺層毛細血管叢(SCP)、深層毛細血管叢(DCP)、視盤周圍毛細血管網(RPC)血流密度和中心凹視網膜厚度(CRT)。患眼中,成功行IAT治療34只眼;因患眼同側頸動脈或頸內動脈完全閉塞,導管無法上行插入眼動脈,未能成功行IAT治療4只眼。治療后1~3 d采用治療前相同設備和方法行相關檢查。對比觀察治療前后患眼BCVA以及SCP、DCP、RPC血流密度和CRT的變化。記錄綠色通道救治相關指標:發病至首診醫院(發病-首診醫院)時長、發病至眼卒中中心(發病-眼卒中中心)時長。患眼與對側健康眼治療前血流密度、CRT比較采用獨立樣本Mann-Whitney U檢驗;患眼IAT治療前后BCVA、血流密度、CRT比較采用配對樣本Wilcoxon秩和檢驗。結果 成功行IAT治療的34例34只眼中,男性18例(52.9%,18/34),女性16例(47.1%,16/34);年齡(51.0±12.9)歲。視網膜中央動脈阻塞、視網膜分支動脈阻塞分別為30、4只眼。治療前、后,患眼logMAR BCVA分別為2.52±0.61、2.18±0.85;治療前后logMAR BCVA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Z=-3.453,P=0.002)。治療前,與對側健康眼比較,患眼SCP、DCP、RPC血流密度明顯降低,CRT明顯升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01)。與治療前比較,患眼SCP、DCP血流密度明顯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Z=-2.523、-2.427,P=0.010、0.014);RPC血流密度、CRT差異無統計學意義(Z=-1.448、-1.454,P=0.150、0.159)。患者發病-首診醫院時間為(6.56±6.73)h;發病-眼卒中中心時間為(24.11±19.90)h。所有患者治療過程中及治療后早期均未發生腦出血;后期亦未出現心腦血管事件。結論  基于眼卒中中心綠色通道的IAT治療RAO有較好的短期有效性和安全性,且可適當延長溶栓時間窗。

引用本文: 梁安怡, 牛勇毅, 吳喬偉, 陳岱瑜, 林宏彬, 譚明奎, 胡一駿, 余洪華. 基于眼卒中綠色通道的眼動脈內介入溶栓治療視網膜動脈阻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中華眼底病雜志, 2023, 39(6): 444-450. doi: 10.3760/cma.j.cn511434-20230404-00145 復制

  • 上一篇

    關注眼底疾病內科治療研究進展,進一步提升眼底疾病的診療水平
  • 下一篇

    一站式玻璃體腔注藥模式成立前后真實世界研究大數據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