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刊背景
人類歷史進入20世紀中期以后,醫學模式發生了很大改變,對外科疾病的治療不僅要治好疾病,還要修復其組織結構、重建功能,并最大限度地改善外形,這既是患者的需要,也是臨床醫生追求的最高目標。因此,1987年以張滌生院士以及楊志明教授領銜的我國修復重建外科奠基人以“結構、功能、形態的完美結合”為辦刊宗旨,創辦了國內修復重建外科領域第一本學術期刊——修復重建外科雜志,并于1992年更名為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
期刊簡介
《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主管,中國康復醫學會、四川大學主辦的國家級醫學專業學術期刊。于1987年創刊,月刊,每月15日出版。期刊以“修復缺損、重建功能、改善外形,促進結構、功能、形態的完美結合”為辦刊宗旨;學科領域覆蓋骨科、手外科、顯微外科、整形外科、口腔頜面外科、泌尿外科、神經外科、康復醫學、再生醫學等。期刊自1996年持續被國際權威醫學數據庫MEDLINE收錄,2021年被美國國立醫學圖書館PubMed Central (PMC)全文數據庫收錄,也是國內三大核心期刊數據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來源期刊,是目前能夠綜合反映我國修復重建外科領域最高發展水平的學術期刊。
本刊網址:http://www.rrsurg.com
本刊已啟用稿件遠程處理系統,完全實現網上在線投稿、在線審稿、在線編輯加工;所有當期論文均于出版日(每月15日)同步全文上網,可供讀者免費瀏覽、下載,此外期刊自創刊以來的所有過刊均已全文上網。
獲獎情況
2015中國國際影響力優秀學術期刊(2016年)
2013中國國際影響力優秀學術期刊(2014年)
2012中國國際影響力優秀學術期刊(2013年)
第五屆中國精品科技期刊(2020年)
第四屆中國精品科技期刊(2017年)
第三屆中國精品科技期刊(2014年)
第二屆中國精品科技期刊(2011年)
第三屆中國高校優秀期刊獎(2010年)
第二屆四川省高校精品科技期刊獎(2014年)
首屆四川省高校精品科技期刊獎(2010年)
第二屆四川出版·期刊獎二等獎(2009年)
首屆四川出版·期刊獎二等獎(2007年)
數據庫收錄情況
國際:
PubMed Central(PMC)
MEDLINE
俄羅斯《文摘雜志》(PЖ)
美國化學文摘(CA)
美國EBSCO 全文數據庫(MEDLINE w/full text)
日本科學技術社數據庫(JICST)
荷蘭Scopus 數據庫
WHO西太平洋地區醫學索引
美國劍橋科學文摘(CSA)
國內:
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核心庫)來源期刊(CSCD)(2021-2022年度)
北京大學圖書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20年版)
張滌生院士(第一屆編委會主編)
張滌生院士生平介紹 http://www.9hospital.com.cn/djy_web/html/djy/jy_zdsys/2015-08-20/Detail_6749.htm
楊志明教授(第二至六屆編委會主編)
楊志明 ,1964年8月畢業于四川醫學院醫學系,留校后在附屬醫院骨科工作至今(現名四川大學華西醫院)。1980年在北京積水潭醫院進修,1984年在香港大學骨科系進修。1986年晉升為副教授,1988年破格晉升為教授。1993年建立骨科學博士點及博士后流動站。1972年在骨科建立手、顯微外科專業組。主要臨床工作為創傷修復、功能重建。主要研究方向為干細胞與組織工程。以第1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論文100余篇,主編主釋出版專著9本,參編出版專著20多本。應邀進行國際學術交流6次。先后承擔“973”、“86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面上項目、衛生部重點項目、教育部博士點基金、CMB項目及四川省、校、院科研項目20多項。曾任中國康復醫學會修復重建外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主編,生物治療國家重點實驗室干細胞與組織工程研究室主任。
黃富國教授(第七屆編委會主編)
黃富國 黃富國教授簡歷
黃富國教授,男, 57歲,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骨科副主任,骨科創傷中心主任。
1959年10月出生。1983年畢業重慶醫學院獲學士學位,1991年畢業于原華西醫科大學獲碩士學位。1997年香港大學威爾士親王醫院短期參觀學習2月,香港瑪麗醫院關節外科培訓1月。2005年英國倫敦新技術研修班學習1月。主要從事手外科、顯微外科、及肩、肘關節外科。在臨床上應用顯微外科技術成功開展吻合血管軟組織瓣、骨瓣移植修復四肢骨及軟組織,并與耳鼻喉科聯合行空腸游離移植修復咽喉長段缺損,與胸科聯合行巨大胸壁缺損修復,參與普外科異體、親體肝移植血管吻合,參與顏面外科軟組織缺損修復顏面萎縮的矯治。在上肢創傷修復與關節重建方面,開展了創傷性肘關節不穩的外科治療, 僵直肘關節松解及功能重建,陳舊性腕骨骨折及脫位的外科治療。肩胛盂及肩胛頸外科治療,關節附近復雜骨折外科治療,習慣性肩關節前脫位開放式穩定性重建。肩肘關節置換,帶血管蒂肌瓣轉移動力重建肩、肘關節。開展臂叢神經、周圍神經修復、以及晚期神經損傷的功能重建。基礎研究進行了肩、肘、腕、手關節生物力學研究。
獲衛生部課題重大項目2項,國家863重大課題3項,參加國家課題省科技廳課題2項,國家級雜志發表論文60余篇,多次參加國際、國內學術會議,獲衛生部及省科委科技進步獎2項。國家教委一等獎1項,中華醫學會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科委進步三等獎3項。衛生廳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成都市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參加教材編寫2部,專著編寫5部。
學術任職:
1. 中華醫學會骨科分會創傷學組委員
2. 中國醫師協會骨科分會創傷工作委員會委員
3. 中華醫學會創傷學分會骨與關節專委會委員
4.中國康復醫學會修復重建分會常委
5.四川省醫學會骨科專業委員會委員 創傷學組組長
6.《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主編
7.《中華手外科雜志》編委
8.《中華顯微外科雜志》編委
沈彬教授(第八屆編委會主編)
沈彬教授簡歷
沈彬,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四川大學華西醫學中心常務副主任,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四川省衛生計生領軍人才。擔任隊長參與組建全球第一支國際最高級別(Type3)的非軍方國際應急醫療隊。現任中華醫學會骨科分會關節外科學組委員,中國醫師協會骨科醫師分會常委;四川省醫學會骨科專委會常委及關節學組組長,四川省醫學會骨質疏松專委會副主委;成都醫學會副會長兼骨科分會主委。擔任《Journal of Arthroplasty》、《Journal of Bone and Mineral Research》等十余本雜志編委。主要研究方向為骨關節炎發病機制、關節重建及圍術期加速康復,負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3項,四川省科技廳基金課題6項;以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152篇,其中SCI收錄59篇(總影響因子148分);已培養博士后、博士碩士研究生30余名。
在分管的醫院科技成果轉化工作中,領導組建了專業化的轉移轉化機構和團隊,建立了成果轉移轉化標準化管理體系,搭建了全產業鏈的轉化醫學創新平臺,在“政醫產學研資用”協同創新和多元化的國際交流與深度合作方面成效顯著。2018年成果轉化部成立以來,出臺成果轉移轉化的政策6項,特別是2018年5月份發布的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激勵政策“華西九條”,受到了人民日報、科技日報、健康報、中國知識產權報等主流媒體廣泛報道;“華西九條”發布至今:簽訂橫向課題科技合同1493份,合同金額4.21億元;專利等知識產權轉讓/許可33項,合同金額1116.5萬元+銷售提成;60項科技成果作價投資8.6億元成立10家科技公司。華西醫院作為經典案例、優秀單位被列入《中國科技成果轉化2018年度報告》。